小分子抗体制备研究进展
小分子抗体(又称 单域抗体或nanobody)是指大小在15kD左右的单链抗体分子,由于其较小的分子量和单一的抗原结合位点,具有优异的抗原特异性、高亲和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小分子抗体制备方面研究进展如下:
1.动物源性小分子抗体制备
目前广泛采用动物免疫和库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在马、骆驼、鸡、鼠等动物源性中筛选并制备小分子抗体。例如,骆驼源性小分子抗体大规模制备技术已经被商业化应用,其中包括了生成哺乳动物二抗所需要的Fc部分。
2.小分子抗体体外筛选技术的发展
小分子抗体的制备常常依赖于抗体库筛选,近年来体外筛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小分子抗体制备的研究。例如,基于蛋白工程的单克隆抗体技术(Phage Display),可以通过改变筛选条件和对抗体库进行特异性的筛选,增加小分子抗体的筛选速度和成功率。
3.基因工程修饰技术的应用
基因工程修饰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分子抗体的稳定性、亲和力和药性。例如,通过PDB-based的CDR设计技术,可以针对目标蛋白的特异结构,设计出具有更优异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小分子抗体;另外,衍生出的-Fc融合蛋白以及多价化技术的应用,也拓宽了小分子抗体的临床应用前景。
小分子抗体制备研究正迅速发展,随着相关技术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小分子抗体在治疗肿瘤、感染、免疫调节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将持续扩展。
最新动态
-
04.18
ATAC-seq与其他研究染色质可及性的技术相比有什么优势?
-
04.18
ATAC-seq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因素?
-
04.18
ATAC-seq数据分析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
04.18
ATAC-seq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
04.18
在进行CUT&TAG实验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
04.18
CUT&TAG实验的成本相对较高,有没有降低成本的方法?
-
04.18
目前CUT&TAG技术有哪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
04.17
CUT&TAG技术是否适用于非模式生物的研究?
-
04.17
对于低丰度的蛋白-DNA相互作用,CUT&TAG 技术的检测效果如何?
-
04.16
CUT&TAG 技术能够检测到的蛋白-DNA相互作用的分辨率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