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聚合酶合成场所和作用部位
RNA 聚合酶的合成场所和作用部位如下:
合成场所:
真核生物:在真核细胞中,RNA 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细胞核内的 DNA 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先被转录为信使 RNA(mRNA),然后 mRNA 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在游离核糖体上进行表达合成 RNA 聚合酶。
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其 RNA 聚合酶也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作用部位:
在细胞内,RNA 聚合酶的作用部位主要是在 DNA 上。具体来说,它会结合到 DNA 分子的启动子区域。启动子是 DNA 上的特定序列,能够引导 RNA 聚合酶识别并结合,从而启动转录过程。之后,RNA 聚合酶会沿着 DNA 模板链移动,以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底物,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 DNA 上的遗传信息转录为 RNA。在转录过程中,RNA 聚合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合成 RNA 链。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病毒的 RNA 聚合酶可能会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发挥作用,以病毒的核酸为模板合成 RNA。不过这是特殊情况下的作用方式,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 RNA 聚合酶主要在细胞核(真核生物)或拟核(原核生物)区域附近的 DNA 上发挥作用。
最新动态
-
04.27
探秘表观遗传测序服务的多元世界
-
04.27
CUT&TAG技术:解析染色质奥秘的有力工具
-
04.25
ATAC-seq技术深度解析:探索染色质可及性的奥秘
-
04.25
CHIP-seq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全面解析
-
04.18
ATAC-seq与其他研究染色质可及性的技术相比有什么优势?
-
04.18
ATAC-seq实验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因素?
-
04.18
ATAC-seq数据分析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
04.18
ATAC-seq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
04.18
在进行CUT&TAG实验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
04.18
CUT&TAG实验的成本相对较高,有没有降低成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