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Tag实验结果进行高通量测序(NGS)分析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4-12-10 10:40:38

以下是对 CUT&Tag 实验结果进行高通量测序(NGS)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相关要点:

一、前期准备

    样品要求:细胞样本需保证活性,一般细胞数大于 60 个即可满足实验要求,细胞数量也可根据具体实验进行调整,但通常不超过 10 万个细胞;组织样本量一般需大于 40mg.

    抗体选择:需使用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一抗,建议选择 ChIP 级别抗体,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结合靶蛋白.

二、实验流程

    细胞与磁珠结合:将细胞与 ConA beads 等磁珠结合,便于后续的孵育和操作.
一抗孵育:加入靶蛋白特异性的一抗,使抗体进入细胞与靶蛋白特异性结合,这一步是识别和定位靶蛋白的关键步骤.

    二抗孵育:接着加入二抗,二抗与一抗结合,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以便更准确地检测到靶蛋白结合的 DNA 区域.

    转座体孵育:孵育 Protein A 融合的 Tn5 转座体(pA-Tn5),转座体通过与抗体结合,间接固定在靶蛋白上.

    片段化与加接头:加入 Mg2 + 激活 Tn5 酶的切割活性,使转座体在靶蛋白结合的 DNA 区域进行切割,打断 DNA 的同时,由于 Tn5 连有测序接头,会直接在片段化的 DNA 上加接头,从而一步完成文库构建的关键步骤.

    DNA 提取:提取经过处理的 DNA,此时得到的 DNA 即为含有靶蛋白结合位点信息且带有测序接头的文库模板.

    PCR 构建文库:对提取的 DNA 进行 PCR 扩增,进一步富集和扩大文库的量,以满足高通量测序的需求.

    文库纯化与质检:对 PCR 扩增后的文库进行纯化,去除杂质和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然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Qubit 荧光定量等方法对文库的质量和浓度进行检测,确保文库符合高通量测序的要求.

    高通量测序:将质量合格的文库加载到高通量测序仪上,如 Illumina 测序平台,进行大规模并行测序,获得大量的 DNA 序列数据.

三、数据分析流程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去除低质量的读长、含有接头污染以及重复的序列等,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用的工具包括 FastQC、Trimmomatic 等.

    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与相应的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确定每个 DNA 片段在基因组上的位置。常用的比对软件有 Bowtie2、BWA 等.

    Peak calling:通过特定的算法和软件,识别在基因组上显著富集的区域,即 Peaks,这些 Peaks 通常对应着靶蛋白结合的位点。常见的 Peak calling 软件有 MACS2、HOMER 等。

    差异分析:如果有多个样本或不同条件下的 CUT&Tag 实验结果,可以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在不同样本或条件下靶蛋白结合位点的差异变化,从而揭示靶蛋白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使用 DESeq2、edgeR 等软件进行差异分析.

    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对鉴定到的靶蛋白结合位点附近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了解这些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常用的工具包括 DAVID、Metascape 等,通过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等方法,确定差异基因富集的功能类别和通路,进一步探究靶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细胞生理活动的影响.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图形和图表形式展示,如绘制 Peak 分布图谱、差异结合位点的热图、基因表达的柱状图等,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和呈现数据。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包括 IGV、R 语言中的 ggplot2 等。

四、结果解读与验证

    结果解读: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的综合解读,可以了解靶蛋白在基因组上的结合模式、结合位点的分布规律以及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等。例如,若发现某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在某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富集,且该基因在相应条件下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则提示该转录因子可能对该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验证实验: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选择一些关键的靶蛋白结合位点或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实验,如采用 ChIP-qPC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 干扰等方法,进一步验证靶蛋白与 DNA 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关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