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IHC)实验步骤
IHC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是常用的组织学检测技术,用于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
以下是一般的IHC实验步骤:
取得组织样本:通常是通过组织切片或细胞制备薄片来获取组织样本。
固定组织样本: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福尔马林)将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保持其形态结构。
抗原回复:将组织样本进行抗原回复处理,以增强抗原的可用性。这一步通常涉及样本的加热处理(如高温蒸压或酶消化)。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非特异性抗体或其他方法,阻断组织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孵育一抗: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特异性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这一步通常需要将载玻片放入含有一抗的缓冲液中,并进行适当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洗涤:将载玻片洗涤,去除无结合的一抗和非特异性结合物。
孵育二抗:使用与一抗体来源物种不同的二抗(如兔抗小鼠IgG)与一抗结合。二抗通常标记有染色剂(如酶、荧光剂等)。
洗涤:将载玻片洗涤,去除无结合的二抗体。
可视化:根据染色剂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可视化。例如,如果使用酶作为染色剂,则可以使用底物进行染色反应,形成可见的染色产物。
盖玻片:使用透明封盖胶或其他材料将载玻片盖好,以保护样本。
以上是一般的免疫组化染色步骤,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实验目的、抗体选择和仪器设备等而有所不同。在进行实验前,请确保阅读并遵循相关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最新动态
-
04.14
Int J Mol Sci | 植物性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治疗早期骨关节炎的分离、表征和体外细胞研究
-
04.14
RNA pull down技术实验的应用场景
-
04.03
RIP技术如何破解RNA蛋白密码?
-
04.03
Food & Function:食用菌纳米囊泡突破-泌阳花菇提取物展现惊人辐射防护力
-
03.27
J. Adv. Res.|植物源性细胞外囊泡治疗IBD:多机制作用与药物载体潜力
-
03.27
植物外泌体:解锁中药未来的 “纳米密码”
-
03.20
细胞内的"GPS"追踪术:揭秘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奥秘
-
03.20
BiFC技术,让蛋白互作“看得见”!
-
03.20
双荧光酶数据分析指南!!!
-
03.20
【合作文献分享】双剑合璧!外泌体研究新成果揭示癌症治疗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