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和做实验怎么选择
信息来源:金开瑞 作者:genecreate 发布时间:2017-12-13 17:05:10
我们在设计课题、写标书的时候,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找到了一个新的分子,这个分子是在疾病组(或者实验组)高表达,而且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证明了它的功能,在做机制的时候常遇到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分子是高(低)表达的?也就是该分子表达异常的上游机制。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以lncRNA为例介绍了很多机制,总体来说可以分为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甚至是蛋白翻译水平(这一点包括在转录后水平),这是整个框架,大家在考虑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整体概念,不要被局部的研究主题(比如microRNA)所限制,否则一旦一个主题做不出来,就很容易遇到困境,本来科研就有风险,一条路走不通我们可以考虑其他的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条条大路通课题嘛!

展开来说,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DNA的甲基化修饰、基因的拷贝数变异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分子表达的转录水平的因素;可变剪接、RNA降解(比如microRNA介导)、RNA翻译等等这些是在转录后发生的RNA水平的影响分子表达的因素;当蛋白被翻译出来以后,蛋白会被修饰(比如磷酸化)从而影响活性,被折叠(如果折叠异常,蛋白不能形成正常的构象,也会影响到功能),当然,按照我们前面对分子机制的归类,活性和表达分属不同机制,还有就是蛋白的降解,比如我们以前说过的蛋白的泛素化途径降解;
因此,理论上说,当我们在研究蛋白异常表达的机制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么多因素,比如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么多因素进行检测,比如在10个可能性里面有三个可能性(比如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同时由于基因被转录因子抑制、microRNA抑制mRNA翻译和蛋白被泛素化降解所导致的),那么我们选择一个方向或者几个方向做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我们可以多做几个,研究发表的文章分数会更高,比如我们介绍过的一篇nature((文章篇)S5E23: 研究microRNA发Nature的策略及延伸),对microRNA分子let7的异常低表达就是做出了三个因素;对课题申请来说,一个面上项目要求的复杂性也可以通过这种多因素来解决。
当然,除了上游的分子机制外,下游的机制也可以同样这么来思考,换个位置而已。
说了这么些,主要想说的意思是,大家在做课题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理论支撑,尽量能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课题。做实验很重要,看文章也同样重要,文章看好了真的是能少走很多弯路,也经常有新的思路出来。
最新动态
-
09.17
J Nanobiotechnology | 新鲜桔梗来源的外泌体具有调控急性肺损伤的功能
-
09.17
【客户文献分享】NAT COMMUN(IF=15.7)| 单倍型解析的端粒到端粒基因组与多组学分析揭示橡胶树对割胶的遗传响应
-
09.04
Phytomedicine | 巴戟天衍生的外泌体如何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
09.04
科研小伙伴速来围观!超实用的科研网站
-
09.04
【客户文献分享】Advanced Science(IF=15.6)| Irisin调控ENO1泛素化改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
-
08.20
Materials Today Bio | 茶叶外泌体让变白变美更简单
-
08.20
DAP-seq:解锁植物转录因子调控密码的高效利器
-
08.20
凝胶迁移实验(EMSA)要点剖析!
-
08.20
小干扰RNA(siRNA)技术的核心
-
08.06
J NANOBIOTECHNOL (IF:12.6) | 白术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样颗粒通过重塑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恢复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